刀刃上的长跑者:神外成功完成一例18小时的“马拉松手术”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16年07月06日
2016年6月29日,神经外科破纪录了!确切地说,应该是6月30日,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5岁三脑室占位的患儿进行了高难度的脑肿瘤切除术,4名医生,3名麻醉医生,4名护士,整个手术长达18个小时,打破了儿院手术室手术时长的记录。
24日,5岁的小达因反复头痛呕吐不适来我院就诊,经CT检查显示,小达的脑袋里竟然有一个巨大的肿瘤。父亲非常自责,原来,小达在一年前就出现过右眼视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最近一个月出现了没有原因的反复头痛呕吐,但可以自行缓解,偶有行走不稳的情况。直到最近两天头痛呕吐不见好转,家长才带孩子来医院就诊。
小达被确诊为三脑室占位、脑积水。第三脑室肿瘤位于脑深部,周围有许多重要结构,肿瘤切除非常困难。神经外科陈民主任、王杭州、王勇强和许威医生对患儿的病情和手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决定于6月29日对小达实施“脑室内肿瘤切除术”,四名医生全部参与手术。考虑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手术可能持续时间较长,麻醉医生与手术室护士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术前准备)
29日9点30分,手术开始!
当无影灯亮起时,一场奋战便吹起了号角。手术台上安静又紧张,急促而有序。进颅后,肿瘤剥离的难度超乎了大家的想象。孩子的肿瘤太大,为巨大桑葚样,位置太深,又被重要的神经、血管包裹着,要想把肿瘤完全分离,并且将其完全切除,这个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手术中)
时间不停划过,就像进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手术人员的体力、毅力、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在这时都被赤裸裸的拉出来考验了一番。医生们聚精会神地坚守在手术台上,渐渐的,手术衣已湿透,腰板已僵硬,但是拿着手术刀的手仍然在熟练地操作,没有一丝懈怠,就像手术刚开始一样。
术中,患儿出现了体温升高并持续的情况,采取了各种物理降温的方式并不起效,主刀医生推断是中枢性体温升高,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紧张起来。麻醉医生密切关注着患儿的生命体征,巡回护士定时对患儿肢体进行按摩检查,预防并减少患儿压疮的发生。
下午3点,肿瘤依然在小心翼翼的剥离中,手术医生并没有一丝焦躁。期间,几位医生仅仅稍作替换,匆忙啃一口面包,就又回到台上。器械护士也高度集中注意力配合好手术。眼看着夜幕慢慢降临,病房护士都已经换了三班,刀刃上的长跑仍在继续,手术台上医生的身影仿佛被定格了一样,始终保持着细微、轻缓的动作。
(由于脑棉片难以清点,夜班护士用手整理了140块脑棉。)
30日凌晨3点30分,随着缝合的最后一针,肿瘤被全部切除,长达18小时的手术终于成功收尾。患儿被推出手术室大门的一刹那,守在门口望眼欲穿的家长不禁潸然泪下。那一刻,满满都是一言难尽的感谢。小达术后随即被转入ICU继续观察,恢复良好,并于当天下午就转入神经外科病房。
18个小时,不眠不休,几乎不进食,精神高度集中,这样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但手术的所有参与人员不怨艰辛,只愿孩子一切安好。
相关科普:脑室即脑内部的腔隙,人脑共有6个腔隙,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脑室内有脑脊液产生,如果脑室内长了肿瘤,通道就会发生阻塞,脑室内的脑脊液就会越来越多,并扩大形成脑积水;相应的颅内压也会升高,颅内压升高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这通常也是患者就诊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肿瘤侵及邻近脑组织就会发生相应的局灶症状,小达出现的视力下降和行走不稳等情况就是肿瘤侵及视神经和运动中枢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