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实施江苏省首例儿童人工心脏植入术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24年12月06日
12月4日,在我院治疗将近4个月的12岁男童小旭(化名)带着一颗崭新的人工心脏出院了,脸上露出重生后的灿烂笑容。10月29日,他在医院接受了左心室辅助装置(俗称“人工心脏”)植入术,这不仅是江苏省首例成功为儿童植入人工心脏的病例,更刷新了全国使用该技术年龄最小、体重最轻患者纪录,是我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又一重要突破。
病情迅速恶化
ECMO维持生命
今年8月10日,小旭因腹痛10余天、咳嗽3天,口唇青紫1小时而紧急至我院就诊。心内科专家检查后,专家诊断小旭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多种严重疾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小旭的家人几乎崩溃。入院时危重状态,需要急诊、PCIU及时呼叫心脏中心及ECMO团队,制定最优的抢救治疗方案。
入院后,小旭的病情迅速恶化,心肺功能几近衰竭。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心胸外科专家决定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为小旭提供心肺功能支持。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小旭的生命体征暂时得以稳定,为后续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ECMO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小旭的问题,医生们决定为他植入人工心脏。这是一种使用机械手段部分替代自然心脏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者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并有可能作为永久性治疗。对于像小旭这样处于终末期心脏衰竭的患者来说,人工心脏是他们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人工心脏顺利植入
团队密切配合守护
“植入人工心脏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有一定的要求,而患儿体重最低时仅有24.5公斤,营养状况也极为不佳。”心脏中心主任李炘表示。为此,各个医疗团队密切配合,不仅为小旭提供了全面的心功能支持治疗,还精心制定了康复锻炼和营养支持方案。终于,在10月29日这一天,小旭迎来了手术。
术中,各团队协同作战,精心磨合每一个细节,2小时后,一颗人工心脏被成功植入小旭的体内。尽管手术很成功,但术后小旭还是出现了重症感染、心律失常和右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好在经过医护团队的治疗和护理,小旭一一闯过这些难关,体重稳步增长,心功能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日益好转,最终达到了出院的标准。
“该手术的成功为终末期心脏衰竭患儿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李炘介绍,相较于心脏移植手术,人工心脏的一大优势在于它避免了抗排异反应及心脏血管病变等问题,同时无须长时间等待供体。目前,医院多学科医护继续为小旭出院后提供持续的健康指导。
精心照顾克服重重难关
延续生命“心”希望
人工心脏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成为众多重症心脏病患者延续生命的“心”希望。“人工心脏”装置通过手术放在心脏的下方,一端连接到左心室,另一端连接到主动脉,利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能够让患者保持全身良好的血液循环。
心脏中心多学科团队协同,精心磨合每一个细节,从多学科会诊和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最高标准执行,手术团队按照既定方案稳扎稳打,最终顺利完成这次手术。
同时,为确保手术成功,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做了充分准备。首先,通过让患儿各项指标平稳,力求达到手术最佳状态。其次,在患者被送回监护病房的第一刻,经验丰富的心脏监护团队一直守护在旁,时刻关注仪器设备的运转数据,详细记录各个管道的引流情况。数据稍有波动,团队便及时调整液体容量、药物剂量、泵入速度及其他参数。
术后心脏监护团队严密监测相关指标,做好管理,每日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心灵上的慰藉和支持,同时开放2-3次父母亲进监护室探视,以利于病情恢复及有效沟通。整整两周,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敢松懈,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小旭,一起渡过术后的重重难关。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旭各项生命指标改善明显。
人工心脏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成为众多重症心脏病患者延续生命的“心”希望。这一创新医疗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挽救了小旭的生命,更极大地改善了他的生活质量,为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此次“人工心脏”手术的成功开展使心脏中心诊疗水平迈上历史新高度,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和江苏省高水平医院,苏大附儿院有责任也有能力打造治疗高地,为心衰患儿带去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