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和新生儿科团队成功实施新生儿ECMO治疗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20年03月27日
近日,出生仅一天的女婴欣欣(化名)因呼吸衰竭命悬一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和新生儿科团队为其实施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治疗,经过外科重症监护室5天多的抢救,欣欣顺利撤机,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这是苏州首例新生儿ECMO救治病例。
欣欣3月18日在我院科技城院区出生后,气促呻吟,经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而且伴有气胸等症状。当天晚上9点,欣欣转运来到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判断欣欣为严重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给予一氧化氮持续吸入、多巴胺药物等进一步治疗,但是到了3月19日中午,患儿仍然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更是低至60%。上呼吸机仍未见起色,为抢救生命,我院ECMO 团队紧急启动,心胸外科和新生儿科调配精英力量,迅速赶赴医院。
晚上10点,团队加班加点,克服新生儿血管细、置管难等一系列风险,在患儿颈动脉和颈静脉,精准地置入血管通路。随着ECMO在欣欣的身体上开始运转,她的血氧饱和度也上升到95%,危机暂时解除,手术直到凌晨结束,大家紧张疲劳的神经终于舒缓下来。手术完成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凌晨,患儿终于转危为安。
和成人相比,为新生儿实施ECMO最大难点在于抗凝,这对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的要求极高。新生儿由于血管细、血容量小,容易产生血凝块,一旦进入血管,可能造成患儿中风,有致命的危险。但是,长时间地使用抗凝血药物,又会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在5天的上机期间,ECMO团队日以继夜坚守,每天两次团队查房;他们科集思广益,各系统综合治疗;每天一次心功能的心超评估;
带管翻身,肺部物理治疗和纤支镜检查、气道管理、胸片检查;把握救治的精准度,严密监控评估欣欣的神经系统和生命体征,并据此随时调整救治方案。为了欣欣生的希望,他们尽了最大的辛劳和努力!
3月25日,在ECMO运转130小时后,欣欣各项生命体征稳定,顺利撤机。欣欣目前已渡过生命的最大难关,目前还在使用呼吸机辅助支持,预计一周后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
ECMO是人工心肺替代的一种生命支持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将人体内的血液通过导管引出,经过模拟人体心脏功能的“血液泵”,将血液送入“人工肺”,再将氧合血通过导管输回人体。也就是通过部分替代患者肺器官的呼吸功能,让病人的肺有一个休息的过程。ECMO被称为生命支持的终极手段,危重症救治的最后勇士,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顶尖的生命支持技术,它代表一个医院、一个地区危重症急救水平。我院自开展ECMO技术以来,已成功救治了10名患儿。此次新生儿ECMO技术顺利开展,将进一步提升我院在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方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