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但有成就感——记周万平和李春杰在宿迁对口支援点滴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16年11月11日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短短的四个月中,儿科的门急诊量和住院病人数稳步增长,整个科室发展步入正轨。目前,儿科开放普通病床40张,新生儿病床10张,床位入住率90%以上,重症和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也逐步加强,外院转来的重症患儿数量不断增加。如此不俗的成绩,离不开我院周万平副主任医师和李春杰主治医师。作为我院对口支援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骨干力量,他们两位把苏南儿科的技术“带土移植”到了苏北。
从今年7月开始,周万平和李春杰对口支援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是宿迁当地新成立的公立医院。周万平担任儿科主任,除李春杰外,其他医生都是该院近两年新招聘的职工。新组建的儿科团队未经磨练,新启用的科室需要建章立制,周万平瞬间感觉肩头的压力巨大。好在7月底,我院院长冯星带领肖志辉、孙凌和李捷等专家现场指导,并给他们打气加油,让周万平和李春杰树立信心,稳扎稳打。
历经四个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的发展也渐入佳境。有一次,门诊收入院1例8月大的发热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达“2万”,中性细胞比例升高,CRP达100mg/dl以上,提示严重感染,但临床找不到感染灶。周万平反复琢磨,查房时详细查体,寻找“蛛丝马迹”,提出了“咽周脓肿”的可能,建议行颈部CT检查,结果显示为咽后壁脓肿、颈椎移位。(这位病人后来转入上级医院,因为有脓肿破溃引起窒息的可能)。这期间,在周万平的带领下,还成功抢救了两例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例。随着一例例疑难危重病例被攻克,儿科团队人心凝聚、士气大增。
李春杰同样成绩斐然。在他的带领下,危重新生儿的诊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治水平大大提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技术已成功救治两名早产的RDS新生儿。新生儿诊疗技术的提高为产科和儿科提高了重要技术保障,也促使产科和儿科协同发展。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还设立了隔离病房,开展了手足口病收治工作,现病房开放手足口病床位9张。第一例收治的患儿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重症患儿,当时当地的民营医院并不愿收治。该患儿也得益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设立的隔离病床。
周万平在日常儿科的管理中,注重提高临床技术的同时,更有意培养年轻的儿科医生,他更希望这一期的对口支援是“带土移植”。他组织科室每周定期开展业务讲座,学习各种儿科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夯实业务基础。当遇到一些特殊病例,再专门进行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周万平和李春杰两位医生在当地医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其中李春杰主持的《早产儿出院后综合管理的方案研究》获省级妇幼健康科研项目奖项,实现宿迁市省级妇幼项目零的突破。
在支援的几个月中,周万平和李春杰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他们代表的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技术和水平,特别想为医院争光。虽然辛苦,但是也尝到了一些成就感,两位医生都表示,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在苏北大地上打造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牌子。